股东出资纠纷的类型及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
股东出资,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设立或增加资本时,按照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及认股协议的约定,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给付义务以取得股权的行为。公司案件审理中常见的股东出资纠纷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虚假出资纠纷
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认购出资而未实际出资,取得公司股权的情形。虚假出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无实际现金流通的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以虚假的实物出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但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等。
2.出资不足纠纷
出资不足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股东仅仅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或者未能补足出资的情形。出资不足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货币出资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
3.逾期出资纠纷
逾期出资是指股东没有按期缴足出资的情形。《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实践中,经常发生股东未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纠纷。
4.出资加速到期纠纷
《公司法》第28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公司债权人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请求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在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①
5.抽逃出资纠纷
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违法将出资收回。抽逃出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股东设立公司时,验资后将出资转出,公司并未实际使用出资;公司收购股东的股份,但未按规定处置该股份;公司未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即先行分配利润;公司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出资等。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的基本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如果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或者虚假出资、出资不足、抽逃出资等,即可能引发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出资纠纷和诉讼,股东可能被起诉而依法承担继续履行、损害赔偿等违约责任。基于出资制度在整个公司制度中的重要意义,公司法对于股东出资的数额、期限、方式及其责任等都有所规定,公司法还规定了未履行义务股东或发起人的补缴差额责任和其他股东或发起人的连带认缴责任。此外,因违反出资义务而造成公司或其他已履行义务的出资人损失的,还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触犯刑法的还应当按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承担刑事责任。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的一般规则(1)[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11)[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6)[2023-11-09]
-
法定代表人损害公司利益时谁来代表公司诉讼[2021-10-12]
-
股东知情权受到侵害怎么办?[2023-10-13]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2)[2023-11-09]
-
新旧公司法对比之股东未按期实缴出资的法律后果[2024-05-07]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5)[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4)[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3)[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7)[2023-11-09]
-
【律师说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2020-11-17]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9)[2023-11-09]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8)[2023-11-09]
-
如何确定股东资格?[2023-09-27]
-
最高院裁判规则-股东资格确认一般规则(10)[2023-11-09]
-
公司资产贬损情况下股权转让的合理保护[2021-06-18]
-
股东出资纠纷中如何认定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身份及退股条件[2024-09-25]